很多人认为小麦是不需要冬季管理的一种作物,只要一播种几乎不用怎么管理,就可以等着来年的丰收季节,这样想是错误的,小麦冬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,冬季小麦管理不好,怎么在来年有个好收成呢?那么冬季小麦怎么管理,冬季小麦的管理技术是什么呢?
冬季小麦怎么管理,冬季小麦的管理技术:
1、因苗制宜,分类管理
弱苗的管理:对因阴雨晚播、积温不足形成的弱苗,冬前不宜追肥浇水,以免降低地温,影响发苗。可浅锄松土,增温保墒,把肥水运用的重点放在翌年小麦起身拔节期。对整地质量差、地虚坷垃多形成的晚播弱苗,冬季和早春可进行镇压,压后浅锄,以提温保墒。
壮苗的管理:由于播种基础不同,壮苗也有多种情况,对肥力基础差、底墒充足的麦田,可趁墒适量追施些肥料,以防麦苗脱肥变黄,促苗一壮到底;对肥力不足,只是因早播生长尚属正常的麦田,要防止麦苗由壮变弱,及早追肥浇水,一般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;对底肥足、墒情好、适时播种的麦田,凡能达到壮苗标准的,一般冬前不追肥,但要中耕保墒。
旺苗的管理:对由于土壤肥力基础高,底肥施用量大、墒情充足、播期偏早等形成的麦苗生长过旺、叶片肥大、分蘖滋生过快、群体密度过大的麦田,当冬前群体超过60万时,每亩用20%壮丰安乳油25-3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洒,控制麦苗旺长,也可进行深中耕控制其生长。
2、适时冬灌,保苗越冬
冬季干旱多风,浇好越冬水可以促进越冬期小麦根系发育,巩固麦苗健壮分蘖,有利于幼穗分化,防止冻害死苗。同时起到冬水春用,防止春旱的作用。冬灌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,灌后要及时中耕,防止地面干裂,伤根死苗。当然,要结合当地土壤含水量、播期、出苗情况等综合判定。
3、及早防治纹枯病
小麦纹枯病在病菌刚开始侵染或未浸染时防治,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,每亩用12.5%的禾果利15克或20%三唑酮75克加水30-40公斤。
4、及早化学除草
冬前小麦苗小,草苗也小,此时进行化学除草,省工、省时、省药,效果好。一般亩用75%悬浮剂1克或75%麦草光10克加水40公斤,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晴朗无风天气时进行喷施。
近期我市温度适宜,小麦已经三叶一心以上,田间杂草较多,还没进行冬前化除,抓紧有利时机,开展化除。
近年来,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和车厘子等水果加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也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但也正是在这股产业浪潮中,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防控、品质提升与农残管理等挑战,也日益凸显。定位于“作物健康专家”的科迪华农业科技,已经通过作物本位一体化方案和数字化管理创新等,为果农把握...
“小暑”已过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双季稻早稻陆续开始收获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7月上旬以后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受台风影响,7月中下旬华南地区可能有多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同时“双抢”时期早稻秸秆还田茬口十分紧张。要遵循“快收快还、粉碎抛匀、埋实速腐、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实现早稻秸秆科学还...
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夏季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高温日数多,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风险较大。为有效防范、减轻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,提高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水平,保障蔬菜生产稳定、供应充足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...
近年来,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和车厘子等水果加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也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但也正是在这股产业浪潮中,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防控、品质提升与农残管理等挑战,也日益凸显。定位于“作物健康专家”的科迪华农业科技,已经通过作物本位一体化方案和数字化管理创新等,为果农把握...
“小暑”已过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双季稻早稻陆续开始收获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7月上旬以后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受台风影响,7月中下旬华南地区可能有多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同时“双抢”时期早稻秸秆还田茬口十分紧张。要遵循“快收快还、粉碎抛匀、埋实速腐、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实现早稻秸秆科学还...
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夏季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高温日数多,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风险较大。为有效防范、减轻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,提高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水平,保障蔬菜生产稳定、供应充足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