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种植过程中,杂草的防除是十分重要的,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很多农户由于操作不当,时常引发药害,这到底是是咋回事儿。该如何预防和补救呢?
药害产生的原因分析
1.除草剂的种类、剂型选择不当,造成作物受害。
2.除草剂飘移造成非靶标作物受害。这个问题在小麦田土壤封闭型除草剂中为突出,小麦拔节初期,因农田集中使用除草剂,造成空气中除草剂有效成分悬浮浓度过大,或施药药液随风飘移而造成其它非靶标敏感作物受害。
3.除草剂残留造成的下茬作物受害。如麦田、稻田使用残效除草剂(甲磺隆、绿磺隆)而造成对后茬作物如玉米、花生等的危害,农民对此往往认识不够,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补救。
4.除草剂因使用方法不当而引起靶标作物受害。如施药剂量过大,在作物敏感期施药,除草剂混用不当等均能对作物产生药害。
如何预防避免药害
1.根据作物及杂草的种类,正确选择除草剂品种和剂型。不同的除草剂品种具有不同的作用特性,其所能防治的杂草种类,以及对不同作物安全性也不相同。另外不同作物田的杂草发生,分布与群落组成也不同,所以选择除草剂种类及剂型时,必须根据作物及杂草的种类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。
2.严格按照产品规定的使用剂量、用药时期、使用方法用药。合理的使用剂量是安全用药的关健。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,农民用药时多半会使用较大的剂量,觉得只有使用剂量比标签要求的大,药效才有保障。这对于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,可能后果并不严重。而对于安全性较差的产品,便容易产生药害。因此,为了确保安全性,建议农民严格按产品标注剂量使用,不要随便加大剂量。
3.适当的用药时期是安全用药的前提。不适时施药,除草剂与作物敏感期吻合,就易造成药害,如2,4-D在小麦2叶前及拔节后至开花期喷施就易发生药害,使麦穗、叶片卷曲,影响抽穗。
4.正确的施法是安全用药的保证。使用方法不当,有时也容易出现药害。如除草剂与其他药剂混用不当易发生要害(脲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,严重伤害棉花幼苗,即属于此种情况)。
药害产生后的补救措施
1、灌水。要尽可能早地采取措施。当药害已发生或将要发生时,要立即进行灌水措施,排掉田间的含毒灌溉水,连续用新鲜水冲灌,或结合排水施入石灰等方法以中和田里的酸性除草剂,减轻药害。
2、增施肥料。对受害麦田要加强田间管理。2,4-D类除草剂对小麦苗期施药不当,发现有筒状叶时,要增施分蘖肥,促进分蘖,增加成穗率,以减少药害损失。
3、使用解毒。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生长,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小麦的生长,刺激小麦的生长发育,也利于减轻药害。如春光农化旗下的毒解害专用-民安,不仅能够预防除草剂药害,在发生药害以后也能进行补救,降解农残,恢复生长。
近年来,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和车厘子等水果加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也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但也正是在这股产业浪潮中,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防控、品质提升与农残管理等挑战,也日益凸显。定位于“作物健康专家”的科迪华农业科技,已经通过作物本位一体化方案和数字化管理创新等,为果农把握...
“小暑”已过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双季稻早稻陆续开始收获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7月上旬以后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受台风影响,7月中下旬华南地区可能有多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同时“双抢”时期早稻秸秆还田茬口十分紧张。要遵循“快收快还、粉碎抛匀、埋实速腐、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实现早稻秸秆科学还...
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夏季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高温日数多,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风险较大。为有效防范、减轻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,提高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水平,保障蔬菜生产稳定、供应充足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...
近年来,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和车厘子等水果加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也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但也正是在这股产业浪潮中,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防控、品质提升与农残管理等挑战,也日益凸显。定位于“作物健康专家”的科迪华农业科技,已经通过作物本位一体化方案和数字化管理创新等,为果农把握...
“小暑”已过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双季稻早稻陆续开始收获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7月上旬以后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受台风影响,7月中下旬华南地区可能有多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同时“双抢”时期早稻秸秆还田茬口十分紧张。要遵循“快收快还、粉碎抛匀、埋实速腐、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实现早稻秸秆科学还...
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夏季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高温日数多,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风险较大。为有效防范、减轻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,提高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水平,保障蔬菜生产稳定、供应充足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