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农村部明确了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、确保粮食安全等2022年“三农”重要工作的路径和目标......
农业农村部20日表示,2021年是“三农”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,在粮食生产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实现了开门红。与此同时,农业农村部明确了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、确保粮食安全等2022年“三农”重要工作的路径和目标。
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、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,2021年,“三农”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,实现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,守住了“两条底线”、实现“两个新提升”、取得“三个新进展”。
2021年,粮食和农业生产再获丰收,粮食产量超过1.3万亿斤,创历史新高。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启动,完成99.7%以上的行政村畜禽资源普查。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.05亿亩,农机装备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%。
乡村产业加快发展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,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。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,稳慎推进农村承包地、宅基地制度改革。
与此同时,农业农村部表示,虽然2021年三农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,但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不少。必须采取措施,确保“三农”工作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。
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,2022年,将进一步巩固粮食产量,优化粮食结构,稳口粮、稳玉米;扩大豆、扩油料,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.6亿亩,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未来将继续加大力度落实好小麦、稻谷最低收购价,稳定农民收益预期。统筹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,扩大耕地轮作、粮食绿色高产行动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政策覆盖范围,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。
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,曾衍德表示,2022年,农业农村部将推进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,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,让优质农产品卖得出、卖上好价钱。适当提高小麦、稻谷最低收购价,完善玉米、大豆生产者补贴,让农民更多分享政策红利。发展以农机作业为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,为小农户降低生产成本。同时,聚焦农业多种功能、乡村多元价值,大力发展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、乡村休闲旅游业等,培育农村电商实体和网络直播等新业态,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。
来源:经济参考报
近年来,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和车厘子等水果加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也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但也正是在这股产业浪潮中,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防控、品质提升与农残管理等挑战,也日益凸显。定位于“作物健康专家”的科迪华农业科技,已经通过作物本位一体化方案和数字化管理创新等,为果农把握...
“小暑”已过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双季稻早稻陆续开始收获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7月上旬以后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受台风影响,7月中下旬华南地区可能有多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同时“双抢”时期早稻秸秆还田茬口十分紧张。要遵循“快收快还、粉碎抛匀、埋实速腐、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实现早稻秸秆科学还...
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夏季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高温日数多,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风险较大。为有效防范、减轻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,提高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水平,保障蔬菜生产稳定、供应充足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...
近年来,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和车厘子等水果加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也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但也正是在这股产业浪潮中,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防控、品质提升与农残管理等挑战,也日益凸显。定位于“作物健康专家”的科迪华农业科技,已经通过作物本位一体化方案和数字化管理创新等,为果农把握...
“小暑”已过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双季稻早稻陆续开始收获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7月上旬以后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受台风影响,7月中下旬华南地区可能有多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同时“双抢”时期早稻秸秆还田茬口十分紧张。要遵循“快收快还、粉碎抛匀、埋实速腐、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实现早稻秸秆科学还...
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夏季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高温日数多,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风险较大。为有效防范、减轻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,提高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水平,保障蔬菜生产稳定、供应充足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