柑橘是秋季的时令水果,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开始成熟上市,当下,大多数晚柑橘的生理落果已基本结束,但相比早期落果,中期落果“狠”起来更让人绝望。据柑橘中期发生的落果原因无外乎生理落果和病理落果,其应对措施如下:
一、 生理性落果
1. 高温落果
一是长时间高温会影响植株光合效能,导致碳水化合物不足,果部的乙烯、脱落酸含量上升,加剧果梗离层形成而落果;
二是高温会加剧植株水分蒸发,使呼吸强度增大,蒸腾量就会大于根系水分吸收量,致使叶片持续与幼果争夺水分,使幼果失水而大量落果。
防治措施:幼果期注重补充钙、镁、钾、硼等元素,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来补充,增加果皮强韧度与保水运水能力;通过追淋生物刺激剂来强根壮根,保证水肥能顺利吸收;定期灌水,补充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,改善园内小气候;割草或铲草覆盖树盘,减少水分消耗,降低地温。
2.脐黄落果 一般果实脐部率先黄化,并逐渐向果脐周围发展,严重时脐部坏死,最终脱落。不仅是脐橙,连砂糖橘、蜜橘等也多有发生,本质原因被认为是硼、钙缺乏引起的生理病害。
防治措施:避免土壤长期干旱,幼果期酌情补充硼肥;初发生时,可喷施含硼、钙等元素的叶面肥+芸苔素内酯+吡唑醚菌酯,刺激脐部果皮生长,助其复绿。
3. 脱肥落果 本质是幼果营养供给不足,如夏梢、晚夏梢抽发太猛争抢营养;挂果太多,果实之间营养竞争激烈;前期涝害后造成根弱,肥水吸收不足;环割口未愈合等。
防治措施:科学控梢,合理疏果,保证营养有效供给至果实;喷含硼、钙等元素的叶面肥+芸苔素内酯,提升树体营养与抗逆能力,减少落果;淋施1~2次生物刺激剂,修复受损根系,提高肥水吸收能力。
二、 病理性落果
1. 果柄炭疽病 该病最为常见,是诱落率最高的病害之一。幼果生长期遇连续风雨一定要及时用药保护,药剂可选择咪鲜胺+苯醚甲环唑等,对于显症的病果,连果梗(病健交界以上)一并剪除,带离园区销毁。
2. 褐斑病 该病转色前上果,易引起果实早落,对于沃柑、茂谷柑、爱嫒系等易感病品种更要注意防控,药剂可选择75%肟菌酯·戊唑醇干悬浮剂,还可兼防疮痂病。
3. 疫菌褐腐病 该病是诱发落果的病害之一,以往发生期通常在9月后,故也归为采前落果。但近年来,该病发生时间已逐步提前,因此须提前预防。对挂果位低的果实进行撑果,可减轻该病的发生,同时防止后期枝梢断裂;遇雨后及时用药防治,药剂可选择吡唑醚菌酯、苯甲·嘧菌酯等。
近年来,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和车厘子等水果加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也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但也正是在这股产业浪潮中,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防控、品质提升与农残管理等挑战,也日益凸显。定位于“作物健康专家”的科迪华农业科技,已经通过作物本位一体化方案和数字化管理创新等,为果农把握...
“小暑”已过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双季稻早稻陆续开始收获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7月上旬以后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受台风影响,7月中下旬华南地区可能有多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同时“双抢”时期早稻秸秆还田茬口十分紧张。要遵循“快收快还、粉碎抛匀、埋实速腐、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实现早稻秸秆科学还...
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夏季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高温日数多,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风险较大。为有效防范、减轻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,提高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水平,保障蔬菜生产稳定、供应充足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...
近年来,随着阳光玫瑰葡萄和车厘子等水果加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也在中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但也正是在这股产业浪潮中,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防控、品质提升与农残管理等挑战,也日益凸显。定位于“作物健康专家”的科迪华农业科技,已经通过作物本位一体化方案和数字化管理创新等,为果农把握...
“小暑”已过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双季稻早稻陆续开始收获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7月上旬以后,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受台风影响,7月中下旬华南地区可能有多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同时“双抢”时期早稻秸秆还田茬口十分紧张。要遵循“快收快还、粉碎抛匀、埋实速腐、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实现早稻秸秆科学还...
根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夏季,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、高温日数多,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风险较大。为有效防范、减轻极端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,提高夏季蔬菜生产管理水平,保障蔬菜生产稳定、供应充足,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...